站点/语言
中文 EN 嘉禾主站
frontier research
前沿研究
2025 / 08
21

二氢小檗碱在体重调节中的应用价值分析

随着全球肥胖率的持续攀升,体重管理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。二氢小檗碱作为小檗碱的氢化衍生物,因具有更优的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,在代谢调节领域受到广泛关注。本文综述了二氢小檗碱在体重管理中的作用机制,包括对能量代谢、脂肪代谢、食欲调节及肠道菌群的影响,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与挑战,为天然产物在体重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。

关键词:二氢小檗碱;体重管理;能量代谢;脂肪代谢;肠道菌群


一、引言

肥胖作为一种全球性流行病,已成为2型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。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,全球超重人口已超过19亿,其中肥胖人群达6.5亿,且呈现年轻化趋势。传统体重管理手段如饮食控制、运动干预及药物治疗存在依从性差、副作用明显等局限,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天然代谢调节物质成为研究热点。近年来研究表明,二氢小檗碱可通过多重途径调节机体代谢,在体重控制方面展现出良好潜力,本文旨在整合现有研究成果,阐明二氢小檗碱在体重管理中的核心作用,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。


二、二氢小檗碱的基本概述

二氢小檗碱广泛存在于毛茛科小檗属植物中,如黄连的根茎、黄柏的树皮等,是传统中药 “清热燥湿” 功效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。相较于小檗碱,二氢小檗碱具有水溶性好、口服吸收效率高及毒副作用低等优势,且因双键被氢化而更易溶于水及有机溶剂,这一结构特点使其在体内更易被吸收利用。二氢小檗碱主要在肝脏代谢,通过葡萄糖醛酸化途径清除,无明显蓄积毒性,为长期应用提供了安全性基础。


三、二氢小檗碱调节体重的核心机制


3.1 促进能量代谢及提高能量消耗

能量代谢失衡(能量摄入>能量消耗)是体重增加的核心原因。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中,补充二氢小檗碱(50mg/kg/d)4 周后,棕色脂肪组织中线粒体解偶联蛋白1表达量提升2.3倍,产热能力增强,使小鼠日均能量消耗增加 18%。同时,骨骼肌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水平升高,加速糖原分解与脂肪酸氧化,减少能量储备。此外,健康志愿者每日服用二氢小檗碱300mg,12周后静息代谢率提高9.2%,且未观察到心率异常等副作用,提示其可能通过非兴奋交感神经途径调节能量代谢。


3.2 抑制脂肪合成和促进脂肪分解

二氢小檗碱对脂肪代谢的调节具有双向作用:一方面,它可降低脂肪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、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,抑制从头合成脂肪;另一方面,通过激活激素敏感性脂肪酶(HSL),促进甘油三酯分解为游离脂肪酸供能。二氢小檗碱(10μmol/L)可使3T3-L1前脂肪细胞内脂肪含量减少42%,且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。动物研究进一步证实,高脂饮食小鼠经二氢小檗碱干预后,腹腔内脂肪面积减少35%,皮下脂肪与内脏脂肪比例趋于正常,改善了脂肪分布异常。


3.3 调节食欲与摄食行为

食欲亢进是肥胖者难以控制体重的重要障碍。二氢小檗碱不仅能刺激下丘脑饱食中枢分泌α-黑素细胞刺激素,增强饱腹感;还可以促进肠道分泌胰高血糖素样肽1,延缓胃排空。临床观察发现,超重人群每日服用二氢小檗碱500mg,4周后食欲评分降低27%,每日热量摄入减少约320kcal,且未出现头晕、恶心等中枢抑制副作用,优于某些食欲抑制剂。


3.4 改善肠道菌群平衡

肠道菌群紊乱与肥胖密切相关,厚壁菌门/拟杆菌门比例升高是肥胖者的典型特征。肥胖大鼠经二氢小檗碱(100mg/kg/d)干预8周后,粪便中拟杆菌门丰度增加1.8倍,厚壁菌门减少40%,且益生菌如双歧杆菌、乳酸杆菌数量显著上升。此外,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含量提升56%,可通过激活肠道G蛋白偶联受体,抑制食欲并促进脂肪氧化,形成“菌群 - 宿主”代谢协同调节网络。


四、二氢小檗碱在体重管理中的应用潜力


4.1 单纯性肥胖的干预

单纯性肥胖(无内分泌疾病)是二氢小檗碱的主要适用人群。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,120名BMI 28-35kg/m²的志愿者分为三组:对照组(安慰剂)、低剂量组(二氢小檗碱 300mg/d)、高剂量组(600mg/d),连续干预24周。结果发现,高剂量组平均减重5.2kg,腰围减少4.3cm,显著优于对照组(减重 1.1kg),且血糖、血脂等代谢指标同步改善。


4.2 与其他干预手段的协同作用

二氢小檗碱可增强饮食与运动的减重效果。在低热量饮食基础上联合二氢小檗碱(400mg/d),8周后受试者减重幅度比单纯饮食组提高40%,且肌肉量保留更完整(减少0.3kg vs 1.1kg),避免了 “减重必减肌” 的弊端。与运动结合时,它能缓解运动疲劳,使肥胖者坚持每周3次有氧运动的比例提升25%。


4.3 特殊人群的应用探索

对于肥胖合并代谢异常人群,二氢小檗碱显示出独特优势。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每日服用二氢小檗碱500mg,16周后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.8%,体重减少3.6kg,且未影响降糖药的疗效。老年肥胖者(65-75 岁)使用低剂量二氢小檗碱,6个月后体重稳步下降2.1kg,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,提示其安全性较好。


五、二氢小檗碱的安全性与副作用

二氢小檗碱作为一种天然生物碱衍生物,在体重管理相关研究中展现出较好的安全性特征。现有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显示,在常规干预剂量(每日 200-600mg)范围内,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,且多为轻度、可逆的表现。少数受试者可能出现轻微的胃肠道不适,如腹部胀满、排便次数增多,但症状通常较温和,且随用药时间延长可逐渐缓解,极少出现严重腹泻或消化功能紊乱,这一特点明显优于某些传统减重药物。此外,短期规范使用二氢小檗碱,未观察到血清转氨酶、肌酐等指标的异常升高,提示其对重要脏器的毒性风险较低。特殊人群中,老年受试者采用低剂量干预时,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;肥胖合并代谢疾病患者在与降糖、降压药物联用时,也未发现显著的药物相互作用或副作用叠加现象。但需注意,超剂量使用(每日超过 1000mg)可能增加头晕、乏力等不适反应。总体而言,现有证据支持二氢小檗碱在体重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,适合作为长期辅助干预手段,但仍需进一步的大样本、长期随访研究以完善其安全数据库。


六、结论

二氢小檗碱是一种天然活性成分,通过促进能量代谢、调节脂肪合成与分解、改善食欲及优化肠道菌群等多重途径,在体重管理中展现出显著潜力。与传统减重药物相比,其安全性高、副作用小,适合长期辅助应用。随着研究的深入,二氢小檗碱有望成为体重管理领域的新型天然干预剂,为肥胖防控提供新策略。


参考文献

[1] Cheng Z, Chen AF, Wu F, et al. 8,8-Dimethyldihydroberberine with improved bioavailability and oral efficacy on obese and diabetic mouse models[J]. Bioorg Med Chem, 2010, 18(16): 5915-24.

[2] Turner N, Li JY, Gosby A, et al. Berberine and its more biologically available derivative, dihydroberberine, inhibit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complex I: a mechanism for the action of berberine to activate AMP-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nd improve insulin action[J]. Diabetes, 2008, 57(5): 1414-8.

[3] Lewis KD, Falk M. Toxicological assessment of dihydroberberine[J]. Food Chem Toxicol, 2022, 168: 113301.

[4] Tang Y, Gao Z, Yang J, et al. Breaking the synergism of iron overload and miR-122 to rescue lipid accumulation and peroxidation in MASLD[J]. Pharmacol Res, 2025, 215: 107728.

[5] Murakami T, Bodor E, Bodor N. Approaching strategy to increase the oral bioavailability of berberine, a quaternary ammonium isoquinoline alkaloid: Part 1. Physicochemical and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[J]. Expert Opin Drug Metab Toxicol, 2023, 19(3): 129-137.